来源:未知 编辑:特许加盟榜 2020-06-10 14:17
一个餐企,每周两次请瑜伽老师到总部授课,总部 女员工每周要练5次瑜伽。仅仅是为了让员工运动更健康?no,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强大的组织力塑造逻辑。80多家直营店、日均翻台达15次,每月新开店铺2~3家……短短的3年,深圳米线品牌——云味馆已经发展成为华南区的品类冠军,让众多业内同行羡慕不已。其实,风光的背后,云味馆和其他餐企一样,也曾遇到组织无力的境况,但创始人迟焕涛,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让组织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变成“英雄”,自发地发光发热 ,才成就了现在的云味馆。“成功的经验有四个维度:顶层设计、商业模式、选址、创新 。但是,强大的组织能力,则是云味馆强劲实力的坚实‘基础’。”迟焕涛这样说。问题 1 :遇到“混日子”的员工怎么办?让他读书、跑步、练瑜伽,传统的企业组织内部,15-20%的员工始终处于奋斗状态,25%属于“混日子”,剩下的是那些合格员工,按时上下班、只做分内事。云味馆联合创始人、首席文化官何炜认为,“混日子”的员工带有负能量,会逐渐影响那些奋斗的员工,慢慢地奋斗的人越来越少,混日子的越来越多。企业也就日渐堪忧了。“现在99.99%的企业采用阶层和精英管理模式,世界上大部分企业就是在精英管理下产生,但这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何炜说。精英管理模式下,组织内由少数人(管理层)享有大部分资源、支配权和收益权。管理层以目标为导向,不以使命为导向。 比如上市公司要利润,如果有连续三年只投入、不产出的需要,管理层就不敢轻易做决定。这个时候,精英管理就会限制企业发展。慢慢地,米线店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到如今,它冲出了云南,在全国人民的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传统做法的米线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米线市场的崛起,快餐米线品牌开始崛起。他们凭借着出餐快、门店小等特点在全国大势发展。这些品牌为了追求效率,在制作过程中,缩减出餐形式繁杂的过桥米线,只保留一部分或者全部砍掉,采用快速出餐的成品米线代替。这也造就了消费者对米粉的错误认知。在众多米线品牌发展的同时,同质化竞争问题随之而来。米线品牌想从中脱颖而出,就得谋求差异化,拼环境以及服务,成功几率却很低。对于大部分米线创业者而言,与其挤入这个原本已经非常拥挤的赛道厮杀,倒不如进入一个新的赛道——回归传统米线 。纵观市面上的米线品牌,快餐类品牌很多,传统类则是凤毛麟角,做得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旗鼓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
30年来靠一碗米线成为云南***1988年,旗鼓村创立,它靠着一碗传统的过桥米线,从一间小店发展到如今的35家连锁门店,成为游客到云南的打卡必去之地 。它还成功走出了国门,将云南味道带到了老挝及澳洲。在快餐化已经成为主流的大背景下,坚守传统的旗鼓村凭什么能构建出云南米线的“王朝”?1.深耕产品,坚守品质 汤、米线、片子,这是一碗传统的过桥米线离不开的三要素,只有这三样都做得非常出色,才能俘获食客的味蕾。30年来,它 依靠现熬汤底、云南本土米线、云南特色食材这三点,还原了传统米线味道。“对于老牌传统小吃来说,味道是永恒的记忆,无论食材做出怎样的改变和创新,我们不会改变原有的味道。”黄金说。为了得到地道的云南米线,旗鼓村的米线都由自有的加工厂生产 ,在昆明,所有门店的米线,全部都是***配送一次。生产流程的把控非常严苛。黄金透露:“我们米线的原材料只有米和水,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做出来的米粉是传统米线本来的样子。此外,旗鼓村对一碗米线的辅料也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譬如猪肉肥瘦比例,鹌鹑蛋大小以及蔬菜多少等。“只要一个环节没处理好,其观感、味道必将受到损害。”黄金表示。旗鼓村能实现标准化得益于其扎实的后端建设。目前,旗鼓村在全国共有3个加工厂,总面积接近7000㎡ ,一个用来生产云南米线,一个加工食品,还有一个则加工核心酱料。这3个加工厂,完全可以满足旗鼓村对于米线、酱料、食材的大规模供应需求。“哪怕是100家门店,我们的加工厂也完全可以供应到位。”黄金说。本着开一家活一家的原则,旗鼓村对于商的扶持力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