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家理念入课堂 大语文传递家国情怀
来源:新快报
编辑:记者 陈思陶
2019-11-05 17:30
往年夏天,各类古诗词节目燃爆;今年夏天,《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从名著中“出圈”,感动了海内外观众。不论是语言类节目还是国漫得到大家的喜爱,其背后显现的是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自信。如今民众对文化与语言的空前关注,也催生了语文学习热潮。
▲广州乐学品读行教学总监刘静锋和学生一起乐学语文。
祖国大地山河壮美,处处风景如画,长城、漓江、泰山、九寨沟等风景名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故事入选语文课本,成为一代代学生了解祖国风光的代表。
语文课本里不仅介绍了祖国风光,也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缩影。广州乐学品读行教学总监刘静锋表示,我们提倡读厚一本书,紧扣课标要求,以语文书为出发点进行综合知识拓展,带领孩子在经典名著中学习,穿越历史长河,畅游地理世界,感受时代精神。对于家长和孩子感到头疼的大部头名著,品读行的课堂上没有减低难度,而是通过选取有关章节内容带同学品味,如选取《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章节,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课外拓展、兴趣引导。
文史不分家,读厚语文书也是历史学习积淀的过程。学生从课文《将相和》出发看战国纷扰与六国一统,从“留取丹心照汗青”出发看南宋飘摇与爱国之情;语文更是时代文化的载体,学生从《丝绸之路》里看“一带一路”的前尘往事,在“少年强,则中国强”中感受少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锐气。
读厚一本语文书,体验的不仅是汉语言之美,收获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与文化体验,更有在与名人名家以文会友中习得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自信,习得经世济用、服务社会的精神。
中华文化中浓厚的乡土情怀和家乡情结,让爱家乡和爱祖国成为千百年来国人作品中永不褪色的主题。阅读理解这样的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语文功底,还需要历史、政治、民俗等广阔的文科视野;而广州多区考试题目的变化方向也与此潮流契合,如在越秀区初一历史考题中,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计算、植树等问题,考生若是文言阅读能力弱、不关注广州、留心生活,则容易出现失误。
乐学品读行的“广州印象”等深耕本土故事的专题学习,弥补了学生较少关注脚下的土地、文科视野有局限性等问题。从《广州名城常识》《广州骑楼》到《木棉花开》等文章里,学生看到了秦汉交替之际赵佗在广州建南越国,看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国壮烈牺牲,看到了广州千年商都的繁华与包容,也看到了广州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气象物候。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诗歌凝练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民俗、怀古、地理等内容丰富多元;其中,爱国主题的诗歌从《诗经》《楚辞》开始涌现,不断传承文化、滋养民族。有李白、王维、苏轼笔下的名山大川,壮丽诗篇;也有杜甫、陆游、文天祥笔下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鼓励、引导孩子喜爱诗歌、诵读名篇不仅是爱语文,也是爱文化、爱祖国。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当下,报读乐学品读行爱国诗词大会的学生正在“备战”。此前,品读行与北京大学联合推出了《小学生必诵古诗360首》《小学生必诵古文240篇》等书目,其中已设置了爱国主题的篇目,在本次比赛的特刊中,品读行专家与老师特意为选手和学生编写了参赛特刊,篇目时间贯穿从战国到明清、近代,内容涵盖书写祖国壮丽河山、历史钩沉的佳作及爱国志士的名篇。
刘静锋表示,紧跟时代潮流、关心祖国发展是品读行的教学特色之一;诵读爱国主义诗篇是歌颂祖国、热爱祖国的***佳表达,也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良好载体。
面对新课标中语文学习要求、考试难度的双提升,特别是统编教材小学***古诗文占比达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比达所有选篇的51.7%,家长和学生担忧之余,热切希望语文学习与培训能有效补充、拓展课内学习。
刘静锋表示,新课改中语文学科的调整符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向,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书,而且要走出书本,关注生活与世界的趋势。新课本中增加的古诗文的篇幅,所选篇目总量虽增加,但平均到每个学年、学期数量有限。在品读行课程体系中,小学阶段平均每年可背诵60首诗歌,六年总计360首,跟着专业的课程和老师,学习与记忆古诗文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语文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孩子平时已有一定的古诗文储备量,因此家长和孩子无需多虑;跟随品读行课程在平日点滴积累、系统化技巧点拨,语文学习的效果水到渠成。
此外,刘静锋强调,不要把读书当做负担,越乐学越有收获。读书本身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优质的内容也需要坚持阅读,如孩子在阅读有一定难度的书籍上有困难,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为孩子做榜样、带孩子理解内容是有效的方式。刘静锋表示,他已带孩子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三遍,收获颇多。
这样的理念也渗透到品读行课程中,“孩子一人学习,全家成员受益”,品读行每日的语文推送十分有料,吸引家长和孩子一起重新学习语文,发现时代之美,这也正是品读行所乐见的语文学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