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编辑:特许加盟榜 2020-06-10 12:24
在过去的几年里,和啤酒行业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再来一瓶”促销饮料。如今,这种促销似乎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礼物。
其中的原因,除了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种促销行业已经出现蛀虫,使得生产企业的利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终不得不停止。
今天,我们特别讨论了这种模型的商业链。
大家都很熟悉再来一瓶的这种消费模式,打开饮料和啤酒瓶盖,翻过来看看是否有“再来一瓶”的提示,你可以用瓶盖换新的一瓶,一般都能得奖。中奖的概率特别高。它的发明者是康师傅。
2010年夏天,康师傅首次推出了“15亿瓶大礼品和一瓶酒”的大规模促销活动。“在这个行业。通过这种方式,港大的市场份额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足以开发新产品和培育新产品的时间。由于年市场营销的成功,孔大师在2011年继续使用这种做法。随后,其他饮料公司也纷纷效仿。红牛、统一冰茶等知名饮料品牌都推出了“多瓶”促销政策。“再来一瓶”也成为饮料行业普遍有效的促销手段。
然而,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尤其是饮料公司采用这种方法后,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开始陆续出现。因为每个公司每年的重新包装促销的货物数量和交货期都会提前做好计划。举个例子,红牛的市场目标是卖出6000万瓶酒,根据20%的获胜几率,他可能会生产出1200万瓶来换取“一瓶”的促销奖,并分成几个市场。在正常情况下,到今年年底,将有1200万个瓶盖返回给制造商。结果是惊人的!一年来,红牛工厂共收到2000多万“一瓶”瓶盖!
那么,这是怎么发生的呢?“谁从中获利?”
一般消费者中奖后,直接在产品购买地进行赎回,如便利店、食堂、超市、餐厅等。在赎回到零售终端后,将对上层经销商进行赎回,使其上升到一级经销商,终制造商将根据瓶盖的数量直接向一级经销商支付相同数量的产品。
这种逻辑似乎没有问题。上面提到的1000多万顶瓶盖是怎么出来的?主要问题在于中、一级的交流。红牛的案例仍然被用来解释:如果今年红牛已经准备生产1200万瓶,“再来一瓶”的促销产品,并在5月和10月投放市场。有些人通过红牛的内部消息知道促销计划。他们可以联系瓶盖制造商,定制一批“再来一瓶”瓶盖,以较大的折扣卖给经销商,获取非法利润。
这个逻辑并不复杂。关键是:为什么瓶盖生产商和分销商自愿参与这个欺诈产业链?
做一个简单的成本计算,我相信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容易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动机:假设每个赢得对红牛帽的生产成本为0.2元,这些造假者可能找到供应商的价格0.4元或更多。对于订单生产,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业务,因为它可以使其他订单的利润翻倍!
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这是不会被拒绝的:他们从厂家收到的商品的购买价格可能是2.5元,但是如果他们可以从中间商那里以1.0元/件的价格购买假货的话。拿一瓶“瓶盖”然后去更高一级的经销商或厂家进行商品交换销售,这意味着每一种产品的价格可以低于1.5元,为什么不呢?对于伪造的这次销售,他们还可以从每个瓶盖上获得不错的利润。
因此,瓶盖生产商、制假者或瓶瓶罐罐的经销商都能从这一行业获得高额利润,有足够的动机与矿坑制造商携手合作。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几缕头发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你必须知道,每年喝的饮料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封面数量基本上是数千万,这意味着如果红牛是一个品牌,造假者可以从5-6百万甚至更多的利润中获利。
如果一个造假者同时制造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这样的品牌,那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五千万到六千万!
后来,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这些不择手段的制造商专门生产假冒获奖瓶盖。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开始注意到这些花招,并逐渐取消了这次促销活动。就连业内的许多分析师也在调查康师傅的瓶装饮料业务的大幅下滑,并指责这一庞大的“再来一瓶”促销活动的背后事项。
当然,客观地说,“再来一瓶”的营销活动正在逐渐消失。除了这种欺诈行为所带来的隐患之外,它还与主流行业集团的更替有着很大的关联。相对于广泛的价格促销活动,饮料公司越来越被认可,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远比促销和忠诚更持久,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用操作策略来取代价格战也是很自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