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编辑:特许加盟榜 2020-06-12 17:48
经历了数十种饮料运作的全过程,有销声匿迹的,也有目前势头强劲的,总结多年行业经验和教训,提炼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法,暂且把这些方法称为饮品上市七律。实际是七个保证饮品成活的步骤和规律,然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这七条可能也不够完善,也可能过于冗沓。只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中国饮料企业成长添点微薄之力。
营销往往是这样,越是上来就拼命推的东西,接受度越低,尤其对竞争激烈的产品,此现象更加明显。制造悬念的传播方式即打破了消费者的心智防御坚冰,又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进入。消费者总是愿意接受与在心智中已经被认可的概念相关联的信息。
所谓制造悬念,就是在产品上市之初给予一定时期的预热,这种预热讲究品类预热,而不是对饮品品牌,甚至与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可以强调饮品的功能、特点等。避免出现饮品名称,盖头要在合适的时候掀开。
对于悬念的制造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能够让人感觉那不是广告而是新闻,让人不经意间加深印象,甚至盼望。其微妙之处就在于能够解决饮品上市动不了的老毛病。
需要稳扎稳打。种子种到地里之后,需要适当浇水、施肥并控制合适温度,才能够发芽、生长。并不会因为多施肥、多浇水就长得快,反而,还会影响到正常生长。品牌的成长也一样,在诸多因素未成熟之前就高举高打,不但产生不了消费者共鸣,反而还加速了品牌信息远离消费者心智。
饮品刚上市,很多企业都喜欢博个开门红,而且一般营销人员都会让领导满意。结果就像垃圾股上市一样,发行价即为价,一路狂泻。很多饮品也是上市个月销量,后来逐渐下滑。这时候企业一般会采取紧急措施,加大促销力度,加大广告投入,并且会不断地给团队和客户鼓劲,认为坚持就是胜利。
后,没坚持来胜利,后却要收拾烂摊子。
饮品到了市场上就像播到地里的种子,需要有一个过程和适应期,条件充分满足才能生根、发芽。饮品的概念和信息到达消费者心智也需要一定时间。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种子发芽之后,需要很多辅助措施,如锄草、嫁接等,才能成长、结果,终收获。品牌的成长同样需要呵护,找到合适的伙伴,促成合适的结盟,是品牌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资源。
饮品到了市场后,很多合作关系都是新的,客户需要了解企业,企业需要了解客户,加上团队也是新的,不可避免的需要磨合期。
在国内,很多饮料饮品都不是饮料行业企业推出的。这就决定了他们没有成熟的渠道体系和专业的团队,即便花重金组建了看似强大的队伍,但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团队的融合也需要过程。笔者在跟一些同行闲聊时经常感叹,操作一个饮品要牺牲掉几批人。
饮品上市,必然带来新的生意模式,说白了,就是要建立起和消费者做生意的适合生意模式。在饮料行业要想立足新的品牌,没有联盟和伙伴关系的客户资源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许就是中国市场的潜规则。
饮品进入市场并不是强调比原有产品更好,这只会给领导品牌作嫁衣。当成熟品类竞争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进化或分化,而只有分化才会产生新的品类,饮品上市之初要判断品类是在进化,还是在分化。
饮品上市的过程像一场经过谋划的抢滩登陆战。一般产品上市通常会在初期大张旗鼓,广告狂轰滥炸。这样的打法多半是给经销商看的,对消费者而言,不但建立不起长久的关系,反而会更加反感。新产品进入市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与消费者建立关系,即信任问题。初来乍到就高举高打,知名度上去了,但是否真正建立了关键的信任度,还很难说。产品要能够在市场上立足,其根本是要在消费者心智中立足。很多企业在推新产品之前都会问一个问题:市场有多大。新产品在推出之前对市场的预估应该是对消费者心智的预估,而绝非判断市场总量有多大。
用国学阐释营销,儒家文化的“儒”字为“人+需”,营销即为解决人的需求。更加确切的是人的心智的需求。任何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饮料饮品都必然具有充分的“修为”,能够把各项事情做到圆融,不求每个消费者都喜欢,但求不要被排斥。所以,在产品的营销或者是策划,一定得遵循一定的规律才可以。